同心抗疫,城建造價人在行動
作為南通市工程造價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南通城建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承擔了全市大量的建筑安裝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招標代理、造價咨詢等相關工程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連續多年被評為南通市優秀工程造價咨詢企業。
疫情來襲,該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行動起來,或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或自愿吃住在建筑工地,堅守工作;或居家辦公,通過線上方式為建設單位提供咨詢服務,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疫情下南通城建造價人的使命與擔當。本報選用了他們用心用情撰寫的抗疫心得,與讀者共勉。
●羌曉毅:從2020年新年伊始武漢新冠疫情暴發到現在,疫情在全世界都沒有消停過。
疫情下,比以往,我們除了都多了一層口罩外,更增添了一份社會責任和使命。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讓我們細數疫情下,南通城建造價人無畏抗疫的身影:
2020年2月,武漢疫情暴發,我們及時為武漢疫情重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同時,我們第一時間響應政府號召派遣2名注冊造價師以現場跟蹤審計的身份參與了新建隔離病房建設。
2021年下半年,南京、揚州新冠疫情多次波及南通,我們多批次組織黨員、青年報名成為抗疫志愿者,在崇川區城東街道南園社區、永興街道永興社區等地配合全民核酸檢測,維持現場秩序。
2022年4月上旬,為保證服務于緊急疫情防控的開發區健康驛站工程及早開工,我們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編制招標文件,與招標人一起迅速組織開標、評標,第一時間確定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們南通城建造價人都是有擔當的中國人!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攜手抗疫,一定能驅散陰霾,迎來明媚陽光!
●劉瀏:居家辦公期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延長了工作時長,無論多晚,做到了有問必回、有問秒回。在這樣的氛圍下,即便是一個人在家,我也知道有一群兄弟姐妹們在跟我一起努力,只為保質保量保時地完成甲方的任務。我喜歡共同奮斗的感覺,喜歡勁往一處使的力量,如種子在心中萌發,帶著蓬勃的力量告訴世人:這就是南通城建的造價人!
●張啟榮: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歷,也將會是很多人在疫情過后的深刻記憶。多年以后,大家再聚在一起時,你話往時、我道往事,該又是一番怎樣的感慨?愿疫情過后人長久,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余下歲月,無災無難。
●郭皓:居家期間,剛好靜下心來,努力打磨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研讀新出的建筑方面的資料、文獻。在復工復產時,以嶄新的面貌投入工作中。冬已盡,春亦期。
●王小麗:疫情來襲,居家隔離,會有被拋棄到孤島無可奈何的感覺。但每天都有來自公司領導及同事的關心和問候,特別是公司把關心關愛“想在前,做在前”,為員工免費提供居家隔離物資,讓我們有安全感、信任感。
●吳阿燃:復工后,面對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投標邀請函中的項目需求涉及我知識盲區的窘境,羌總主動伸出援手,最終我如期完成了談判響應文件。又在周五得知我們招標代理部在2021年度的動態考評中勇奪第一,這一瞬間讓我覺得加班加點的疲憊都被治愈了。
●包敏:居家的日子里,每天都可以陪孩子做游戲、給家人做美食、陪父母聊聊家常……人生的幸福不過如此。愛的力量是相互的,我給了他們開心,他們也給了我快樂!
●孫敏:因疫情防控需要,城市按下暫停鍵,安靜得像座空城,再火爆的旅游景點都沉寂下來,連原來很嫌棄的汽車尾氣也成了美好的懷念,希望早一天能不用和消毒水、口罩一起生活。
●蔡鏡金:疫情持續第3個年頭,雖根除病毒還無萬全良策,但防疫過程中,我們每個人以防疫政策為綱,恪盡職守做好本職工作,不添亂、不亂跑,就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
●顧莉玲:看著工作群里同事們為疫情期間不能開標而出補救措施,我知道城建造價人沒有被疫情打敗,我們每個人用各自的態度和方式與疫情戰斗著。居家期間,孩子看著課外書,我看著造價師考試用書,互相陪伴但又互不干涉,這種生活在平常很難出現。
●顧佩佩:從3月31日起,未完成的工作我都拷貝下來隨身帶著,既然哪兒也不能去,那就接受現實,在家辦公。打電話、發微信、線上溝通、視頻會議,雖然有很多的不便與不適應,但與同事、與客戶之間都多了些理解與體諒。
●闞旻旻:我除了是南通城建造價人,還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句“我是黨員,我先上”,代表的不僅僅是勇氣與擔當,更是責任與榮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毫不猶豫地參加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希望能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顧藝洋:疫情期間,南通城建造價人積極參加疫苗接種;盡可能公司和家“兩點一線”;給到訪公司的訪客做登記,查看蘇康碼、行程碼及體溫測量……防疫工作盡可能做得再仔細一點、再周全一點。
●陳金燕:3月31日,我和同事們自愿報名參加了南園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一直干到晚上10點。在公司,我們是南通城建的員工;在外面,我們代表的就是南通城建的形象——大災大難面前不畏懼,只要工作需要,我們就能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朱莉莉:居家辦公期間,很多專業資料不再順手可得,同事間的交流從原本的不受空間限制到現在的不受時間限制。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本組同事通力合作完成了南通開發區健康驛站一期工程項目的預算編制任務,為抗擊疫情獻上了南通城建造價人的綿薄力量。
●郭志堅:從1998年的抗洪搶險,到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災,再到如今的抗擊新冠疫情,一次次的考驗讓我們明白:在困難面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
●顧亞楠:面對疫情,讓我更加意識到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身體好、免疫力強,可以更好地抵抗病毒的侵襲。最近在網絡爆火的劉畊宏健身直播,也說明疫情當下國人越來越重視健康。為此,我呼吁大家居家期間多多運動,強身健體。
●顧鵬:疫情之前,每天在公司上班,忙忙碌碌很充實。居家期間,工作輕松了,反而覺得沒那么踏實了。經歷過疫情才體會到:不是工作需要你,其實是你更需要工作!
●朱倬: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確保相關項目能按合同約定的工期要求如期竣工,我們跟蹤審計人員克服各種困難,吃住在施工現場,積極配合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堅守跟蹤不間斷,確保項目跟蹤的完整性。
●陳小振:因為局部功能調整、審圖等原因,開發區健康驛站建設一期工程圖紙做了很大的修改,我和朱工不得不重新編制。盡管查閱各種資料、規范等有諸多不便,但我們克服各種困難,加班加點,終于圓滿完成了此次標底編制的任務,交出了一份城建造價人抗疫的滿意答卷。
●李東民:疫情下,有些事就是迫在眉睫的,日常工作中的編標、結算等,這背后有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的共同努力。疫情下的工程建設更是需要時間,唯有抓緊今天的每一刻,積極防疫、努力工作,才能將明天的不確定性影響降低。
●劉洋清:因為疫情,讓我們這群甚至不知道彼此叫什么的人凝聚在了一起,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疫情防控志愿者。我們變換了工作場所、變換了身份,用自己的行動,為社區、為城市筑起了一道隱形屏障。
●高瑜: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正是這次全員居家,讓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實實在在地置身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防線,必須守??!
●王任杰: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是用艱苦拼搏譜寫出來的。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造價人,我能做的不多,但會在這個關鍵節點不信謠不傳謠,響應國家號召,不出門不聚會,不為疫情傳播增加風險。
●丁能能:施工現場人員密集,身為南通城建造價人,疫情開始之初,我們就對工地開始嚴格審查項目人員及工人的信息與行程記錄,并積極做好消殺。因為我們深知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是戰“疫”的行動者。
●張小梅:在家辦公,有必要與家人達成共識,甚至需要約法三章,做到相互之間互不干擾。同時,也要加強自律,才能提高居家辦公效率。居家辦公遇到難題需要自己解決,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時改進。
●費媛媛:我為陌生人守護,陌生人為我送上關心。災難面前,溫暖在人與人之間心頭蕩漾。在做志愿者的這一天里,羌總幾次打電話來叮囑我們要注意自身防護,還叫同事送來了堅果讓我們補充能量。雖然大家都站得小腿發麻,但都堅持到了最后一刻。
●秦琪:隔離點對衛生間、智能化等要求比較高,要能滿足人員超負荷的運轉需求,我每天在造價處領導的帶領下,加班加點增加現場巡查,力求在不增加造價費用的前提下,保證工程質量的盡善盡美。
●劉銘:這場與病毒的斗爭需要國家的力量,需要黨的力量,需要全體人民的力量!在此期間,我們南通城建造價人也積極做好各項防疫工作:參加疫苗接種;盡可能工作單位和家“兩點一線”;用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念去對待工作。
●呂佳:公司各部門的工作依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秉承“能不見面就不見面”的原則,招標代理部多采用遠程開標的形式,造價咨詢部也暫緩非必要的現場勘查,盡量采用線上聯系的方式開展工作。這讓我看到了南通城建造價人的專業、不懈與拼搏。
●徐藝倩:疫情來臨,唯有積極應對、調整心態、配合管理。生活上,合理儲備物資,勞逸結合,適當鍛煉。工作上,居家辦公成為常態。疫情之下也留給我們更多時間去審視自己的生活,去關注身邊的人。
●徐永霞:當公司海安項目部根據要求,需要組織審計人員參加線上業務知識考試時,作為南通城建造價人,我義不容辭地參加了。當在工作群里看到領導及同事們積極為公司復工做著各項準備時,內心閃現一句話“公司是平臺,強大靠大家!”團結的力量就像螞蟻搬家,有這樣團結的團隊,我們一定會更好。
●顧新春:管控居家的日子讓我明白了陪伴的意義,在家看著讀高三的丫頭上網課、陪兒子閱讀童話,都是一種平淡的幸福??v然面對再大的困難、再可怕的疫情,站在身后的家人讓我們心中有了一份溫暖和篤定。
●趙曉鵬:國家是大家庭,單位就是小家庭,無數個小家庭組成一個大家庭。我自豪,我有一個小家庭,她叫“南通城建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袁斌:疫情之下,不麻煩別人,不給政府添亂,不去無節制地搶購囤菜,就是我們普通人現階段對抗疫能盡的綿薄之力。
原文鏈接